鱼鳞阵的概念——大概就是以为以盾牌组成严密的阵列,防护的滴水不漏,的确,罗马军团给人印象如此,似乎是挤在一起组成密集的方阵,看来写《东方安东尼》的作者也有这样的认识,说到“正类似于古罗马前期使用极为广泛的希腊密集军阵”,但事实上,罗马军团不是这样的,文中说到那支奇怪的军队是出现在东汉时期,这时罗马进入了后三巨头时代(那时的罗马军团用经历了一次改革),早已抛弃了希腊方阵,写这些的作者该重新去研究下罗马方阵,至少该买本西方军事史好好的看看。
那么先来看早期的罗马方阵(公元前4世纪),每个罗马军团重装和轻装的步兵大约4200人,骑兵300人,每个军团分成30个中队另2个百人队,每个百人队30——60人,当然这不是绝对,诸兵种中队的编制也是又所不同的。
按照士兵的年龄、训练程度、战斗经验,重装步兵分成三列,第一列是最年轻和没有什么战斗经验的士兵(枪兵),第二列是有成年的有一定战斗经验的士兵组成(主力兵),第三列是年长且战斗经验丰富的老兵,被称为后备兵。
第一列、二列各有10个中队,每个中队120人,第三列也是10个中队,但人数却只有60人。每列之间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以便于两列之间的退后或者前进,前2列是主要的战斗阵列,所以稍微的靠近点,第三列最远。另外还有1200名轻步兵和300名骑兵,他们两列于阵列的最前方或者两翼。罗马军团三列队法最小战术单位是中队,每一中队为一个小方阵,排成6列,每列20人,两人之间相隔是1.8米……近2米的距离,我真不知道这样算密集么?各中队间隔是36米。当阵列排开时,第二线各中队列于第一线各中队的空隙后面。
这就是罗马军团著名的三列队法。
但请要搞清楚,这不是密集方阵!而且与常识相反,罗马人的阵列摆设是相当分散的!一个罗马的集团军,大约2和罗马军团和2个联合军团(同盟军),20000人左右,其布阵后的规模是同样规模的希腊步兵方阵的三倍!战地面积达到60万平方米!这是能用密集方阵来形容的么?可见那篇《东方安东尼》文章所述的是大错特错的。
为什么罗马军团不是采用密集方阵呢?罗马人不喜欢密集的方阵,因为密集方阵只使用于平原地带,到了复杂的地形上完全施展不开,在长期与高卢人的战争中,希腊——马其顿方阵被证明根本无用,卡米路斯——一位伟大的罗马军事家,对罗马军团制进行了根本性的改革——注意,根本性的改革,他们完全的抛弃了希腊人的传统的步兵方阵,创造性的发明了这种三列队列,这是在公元前4世纪左右发生的事情,当时中国还是战国时代。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使得罗马人采用这种相对分散的兵力布置,因为罗马人主要使用大盾短剑和标枪,短剑格斗需要一定的空间,挤在一起根本没法发挥优秀的罗马武士的近身搏斗能力,而且,留出空隙还可以便于前方的士兵后撤或者后备队的上前,而不需要太多时间调整队型。
当战斗开始,先是由两翼或者正前方的那些轻装步兵发起进攻,投掷标枪,射箭,而后等敌人上前,就立即后退,第一线的士兵向敌人投掷两支标枪,而后以重剑与敌搏杀,当第一线支持不住,便向后撤退到第2线的空隙处,与第2线的士兵共同对敌,如果第二线也支持不住,那么决定性的力量——精锐的第三线将投入战斗。
恩格斯给予三列阵列法高度的评价,称其为冷兵器时代最完善的步兵战术,罗马军团的单位细分化使得其各个小单位都有高度的机动性,而且克服了地形的影响,能在起伏不平的地形上作战,轮流上前的战斗的方法不仅充分发挥了每个士兵的作用,而且具有持续不断的战斗力,加上严明的纪律和便利的指挥系统,受到良好训练的的士兵,这一切都使得罗马军团成为那个时代的典范。
罗马重装步兵最初使用的是长矛,但早先罗马人使用的希腊式方阵对高卢人战争中屡次受挫,而罗马的重剑则发挥了重大的作用,渐渐的罗马人统一了武器装备,标枪与双刃短剑成了重型步兵的主要武器,标枪能投掷30米远,8米之内可击穿敌人的盾牌。重剑是仿照西班牙雇佣军设计的,长约半米,剑尖十分锐利。公元前4世纪之后,罗马人开始使用大盾牌,高1.2米宽0.8米,由于罗马人面对着希腊人的长矛的袭击,或者凯尔特人的双手砍剑,因此设计出这么一种能有效的抵御对手的盾牌,事实证明,这种盾牌的价值是极其有效的,使得后来的罗马人变得有些过分的依赖这种盾牌。
可以看出,古罗马军团的标枪投射距离不是很远,在两军相交前会有足够的距离投掷,事实上面对骑射兵,这种标枪根本无用,请不要被小说或者什么误导,如果曹操聪明的话就知道弓弩的距离远远的大于这种标枪,只要依靠骑射兵不停的远距离袭击,完全可以轻松战胜类似罗马军团的马超军——安息人就这么简单的击溃了罗马人,这将在后面叙述。
早先罗马人并不重视弓箭兵与骑兵,弓箭手只是轻步兵一类,布置在两翼或者前方,敌人接近就退开远远的射击,但其规模不大给敌人的杀伤也有限,骑兵则多用于掩护侧翼,但罗马人灵活的阵列可以轻易的变换,使得步兵阵列的前方面向袭击侧翼的敌人——有时罗马军团被敌人包围,但却发现不了罗马人的背部——这样,骑兵并不是罗马值得注意的兵种,只是到后来与西亚善于骑射的民族接触之后,才认识到骑兵和弓箭的重要性。
其实,我觉得《东方安东尼》的作者的所书的那种密集方阵,倒是和亚历山大的马其顿方阵非常相象,“盾牌挨盾牌”、是密集方阵的一个典型代表,这里不是说亚历山大,但不得不提一下,马其顿系统与罗马系统是完全两个系统,区别不是在于马其顿人用长矛而罗马人用短剑,不是马其顿人用密集队型而罗马人用相对比较分散的三列阵法,亚历山大成功是依靠了各军种之间的合同作战——尽管他比较偏爱骑兵,而罗马人只是把轻型步兵和骑兵当成配角。但罗马不惧怕任何骑兵的冲击,他们对自己的方阵始终抱有很大的信心,而且无马镫的骑兵冲击步兵阵列的时候也不占多大的便宜——以使用骑兵见长的亚历山大,也从未用其精锐的禁卫骑兵正面冲击过任何一个对手。
但是在与亚历山大的马其顿系统的继承者迦太基的战斗中,亚历山大再次证明了他的伟大之处,按照他的合成军队理论发展起来的迦太基军队,第一与罗马的战斗中就依靠骑兵出色的侧翼和迂回机动击败了罗马人,但自己也伤亡惨重,罗马人的骑兵不堪一击,但罗马人根本没有认识到自己的不足之处,而后,天才的汉拔尼将罗马人打的狼狈不堪,其骑兵的运用在当时的欧洲可以说是自亚历山大之后最好的,罗马人最终接受了马其顿合成军队的系统,在西庇阿一反传统的将所有兵力布于二线之后,并将轻步兵填满了阵线的空隙,汉拔尼的骑兵就没有那么容易的进行迂回攻击了,罗马人的重步兵成功的抵挡了迦太基骑兵的对于其后方的攻击,而罗马的骑兵却成功的击败了迦太基人的步兵阵线的后方,所以,从这看出,其实罗马军团采用的战术,与伟大的亚历山大与父亲的革新的合成军队之前,其实根本没有那么厉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