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
作者帖子
-
1 蒙古当年入侵的时候也就打到德国一带(穿过了多瑙河),最多算中欧。13世纪能有蒙古投石机这样的大型攻城器已经很不错了,(炮兵建立起正式的地位都已经是15世纪的事了)。
2 蒙古人的大型复合弓威力实在太大,(据说比英国长弓还有贯穿力)如果任凭他们自由射击,估计任何防御阵形都很快会垮。而且对骑士来说要忍受这种屈辱难度实在太高,假如是法国骑士,八成连国王命令都不听就直接发动冲锋了。要知道很多骑士和贵族都是自大狂加头脑简单,百年战争中法国用几乎同样的战术在3场战斗中对英国发动进攻,结果帮助长弓手树立了3次辉煌荣耀。
@红玉狐狸 wrote:
弄反了吧?
骑士是中世纪所有作战单位中生命力最强的……
穿重甲的贵族生命力不强,难道穿布衣的农民、弓箭手生命力就强了?
别以为打仗和91年美国打伊拉克似的0伤亡,战争中,尤其是冷兵器时代的战争,就是拼消耗的……
蒙古人不是你想象中那样割稻草似的把骑士杀个精光取得胜利的,而是利用其机动性,在骑士赶到前将城堡周围的村庄掠夺干净,等骑士到了掉头就跑。来回几次把骑士们生生饿死的。
真要在战场上见高下,蒙古人是害怕的………………蒙古人其实根本不害怕任何敌人(他们本来就是崇尚武勇的民族),只是他们的战术中包含了运动消耗的思想而已,而不仅体现在平时的骚扰上。
蒙古人在正面交锋的时候喜欢先在远处用弓箭消耗对手(他们人人都既是骑手又是优秀的射手),当对方的骑士因无法忍受而发动冲锋时,他们立刻向后退散,这样拉锯一段距离后,重装骑士就失去了继续冲锋的体力和队形,并且失去了步弓兵的支援,被蒙古人完全消耗掉。
另外,蒙古人不仅擅长平原野战,大型攻城机(帝国时代2里出现的那种)好像就是他们带进欧洲的。在成熟的火炮出现之前,这种东西都是欧洲最优秀的围城武器。
en 禁止注册中
实话说,我本来就不算对历史特别精通。对骑士的兴趣源自日式奇幻以及一些游戏而已。真正精通的人应该是那些大学的历史教授或者研究生博士生。
上面说的东西大半是自己积累下来的东西,真正相关的书籍倒确实没看过任何一本,因此不少东西本来就是想象加推理而已。没扯得差太远已经比较夸张而感到幸庆了。
本来倒是还喜欢探讨一些骑士的精神和思想。不过这个话题可能争议更大,还是以后积累多了再发言吧。
不过不知朋友能否给一些更详细的地址线索,可以帮助我更快找到那位前辈。
拜谢呵呵
看来楼上又查了不少资料么这才是辩论最理想的结果:双方为了自己的观点而查阅资料和研究,最后达成思维的同一性。
其实么,这个话题讨论到现在还是有很多模糊的:
中世纪数百年,武器、盔甲、战术都有很大的变化。我们究竟讨论的对象是否有明确?
因此,这样的讨论其实还有很大的局限性
不过无论如何引发大家思考,我自己也学到不少知识,可以认为已经很成功了。关于骑士的话题确实很多,我想以后还是有机会再聊吧。
@明帝朱丹 wrote:
请注意,骑士一般是拥有少量侍从的准贵族,他们一般是单个分散作战,真正的骑士是不参加会战的,参加会战的只能叫重骑兵.而重骑兵的盔甲的确十分厚实,一般的刀剑是不容易杀死重骑兵的,但一但重骑兵坠马或落单,他一般死得很惨,因为盔甲最软的地方是脖子,敌人一般会用重剑直接砍掉骑兵的头颅.
恐怕不是这样的。作为骑士,自然是为战斗而生,不参加会战的人会被认为是懦夫。另外,下层骑士几乎拥有的一切都是靠战斗得来,所以他们都绝对会一起参加最前线的冲锋。即使是有一定地位的中层贵族,基本上也必须全副披挂参加战斗。
@红玉狐狸 wrote:
原来胸台是靠推理得到的结论啊……
难?马是肯定不会停下来的,那么,把一70多KG的人挂在枪上继续冲锋?也许大力神赫拉克勒斯能做到,但是一个“人”肯定只能想想就拉倒了。那么,你下来?更不可能!都下马了还用枪做什么?不用枪何必下马?那么,就继续冲锋吧。此时的敌人肯定不会和你以同样的速度向前移动,于是你的枪头逐渐下垂,然后插入地上。可不巧的是,您的枪是全金属制成的,没有从中间断开,所以只见您的战马英勇的冲进敌群,而您却被自己的枪硬生生的从马背上给拽了下来,附带肩部脱臼手腕扭伤以及全身各处跌打损伤若干…………
真正的骑士枪是木制,外包金属的……中世纪人虽然不会理论,但是很会实践的,有钱造全金属枪这种无聊的东西不如做成链甲――再说了,就算
上马。确实骑士的盔甲不能仅仅等于外层的铠甲,但是如果外层盔甲重量为40kg时,再加内层也绝对到不了100kg那样夸张的重量,估计最多也超不过50。骑士当然不会为了减少重量负担就赤膊穿甲,但是内层的东西绝对不是那些其他士兵用的标准链甲。如果穿一件皮甲的话,也不会有多少重量。
骑士枪的枪身都是仿圆锥形,而且弧度相当大,实际上虽然有5m长,总体积还反比晾衣杆少,另外由于体积的不对称,长枪的重心基本上很靠近手,武器的自重力矩因此也并不大。普通人拿一根晾衣杆当然会觉得吃力,但职业军人的手臂力量不能和常人比,而且觉得吃力并不是因为过重,而且只是重力矩过大。试试改握它的中心位置,就会觉得好像轻了很多。再加上骑士冲锋的时候长枪都大约与水平要成30度左右,还能进一步削弱重力矩。
骑士冲锋的时候,长枪确实只能使用一次。刺中对手的瞬间,骑士也已经放手了(任何人被这样恐怖的威力刺穿都可能直接丧命,即使没穿,这样震一下也基本上已经内伤了),然后是拔剑、钉锤或者战斧开始近战。另外敌人面对骑兵肯定是紧密队列(原因不用说了),结果就是第一排的向后倒,还能撞上后面的,这样一来骑士本身的冲量都被大量消耗,再拉起缰绳让马一个直立,就是这样基本静止下来的。骑士当然不会愚蠢到拿插了一个人的竹竿还继续冲锋,在他面前已经是成群的敌人了,哪还有加速的机会。
骑士的最大价值是在于强攻敌人防御阵形让对方队形松散、混乱甚至因恐惧而直接溃退,一般骑士冲锋过后步兵队都会直接跟上,由于敌人已无法保持队形于是会被击溃。
木制+外包金属可能是长枪的最理想形态。但是这样也有一个问题,制作时两者如何结合?木头里灌金属冷凝倒还有可能,金属里怎样灌木头?而且因为长枪前端实在过细,(几乎直径就1到2厘米)要在里面还加上一层材料,这种工艺一难以实现,二即使实现了也会因为过于复杂而成本过高。倒是直接打制纯铁更简单,生产力高了成本也反而会下降。因为制作简易,(外形比盔甲规则多了),即使用纯铁打制也并不算昂贵(对铁匠来说,铁不是最贵的资源,制作武器需要耗费的大量时间才是最值钱的)
另外,我并不觉得这次的讨论气氛比较紧张,只要言之有理,辩论是一件能够让人交流和增长见识的好机会。
为什么一引用就会字体变大。倒
再补充一下:
西方的骑士是由特定政治、文化、地理背景下的产物,没有任何理由因为他们在蒙古人面前一败涂地就彻底否定他们的价值,甚至得出西方骑兵不如东方骑兵的片面结论。
@红玉狐狸 wrote:
那我也来纠正你一下:
骑士的铠甲确实不太重,但是你有没有计算铠甲里面的链甲、皮甲的重量呢?这些玩意的重量和铠甲可是半斤八两啊……
骑士的鸢形盾、骑士剑、钉头锤(不要笑!这是骑士步战的标准装备,同时也是骑士们决斗[注意,不是比赛]时的标准装备,长度约1.6M左右)石弩是纸糊的吗?这几件装备随便拿一个出来都在10KG以上……(小号石弩没这么重,不过也要有6、7磅重……)
一个“全副武装”的骑士只有40公斤的话,骑兵也不会如此之少了。(且。我认为,骑士枪在接触到敌人瞬间的同时,枪声是垂直敌方身体而入的,这就不是一个传递力矩的概念。因为受到的反冲力方向是完全和枪身重合的,也就不存在力矩。骑士是让长枪顺着前进方向而直接刺进敌人身体,又不是把一根几米长的家伙当大棒砸。
骑士枪一般都需要5米长度,否则在和对方骑士对攻的时候,劣势一览无遗。别人的武器比你更长,岂不是更可能抢先刺中?另外,据我所知,长枪基本上都是金属制作的。虽然理论上用木质的武器并不会影响多少冲量和威力。但是考虑到金属制品有更大的强度、刚度和柔度,使用木材作武器是很不明智的。柔度理论可以参考大学材料力学相关书籍。简单说,用手垂直压一根木棍不会发生任何变化,但是如果木棍换成了一张纸,结果就是纸会直接发生变形,(完全无法用牛顿的3大力学定理解释)这就是材料柔度有限而造成。
也可以从强度、刚度的理论出发分析长枪在接触敌人瞬间的负载情况。不过自己虽然理科毕业,搞这种东西还有点力不从心。中世纪人应该不懂这些系统的理论,但是骑士枪最终的形态也是他们在现实中积累常识后得出的产物。
另外,穿了铠甲以后还要内层穿皮甲、链甲实在是闻所未闻。如果铠甲被刺穿,还有多少可能性靠内层强度更低的链甲乃至皮甲来挡住?再换个角度想想,我们在M&M,DIABLO,BG乃至一切牵涉到西方背景文化的游戏里看到过有说骑士穿盔甲就是一层层往外套,从皮甲一直挂到铁甲?要知道单穿铁甲已经够笨重了,骑士掉在一条不深的水沟里就被淹死也不是天方夜谭。
骑士马的负载确实不只40公斤,但是那是还要加上武器、马自身护甲(后期出现)以及骑士本身重量的。我所说的重量概念只是指铁甲本身应该并没有错吧。
字体不小心搞得太大了,抱歉
纠正一些关于骑士的认识错误(史实概念)
骑士的盔甲大约是20公斤上下,即使在中世纪后期出现的哥特式全身盔也最多不过40公斤左右。
骑士使用5米以上的骑士枪冲击敌人阵形,骑士枪能极大程度地传递骑士高速运动时的动量以发挥致命威力,但是一旦首轮冲击结束而形成近战,必须舍弃而改换中距离武器。骑士的侍从(squire)年龄并不固定,虽然其中大多数确实是年龄较低的见习骑士,但是其中不少人因为经济原因而始终无法转正,所以出现一个20出头甚至年龄更大的侍从也不足为奇。
按照中世纪的概念,作为下层贵族的骑士一定会有效忠的君主对象而拥有一些自己的土地。所谓黑色骑士的概念,主要源自文学艺术的加工。一个流浪者是不可能具备和正规骑士一样的经济实力来支持长期而庞大的装备维护费的。而且在民众的眼里,这些人完全不属于骑士的概念。
关于骑士的概念实在太多。也许以后还有机会深入探讨。
-
作者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