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创建论坛回复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头像贸易风
    参与者

      崔斯特像武侠?实在是….大家有见过武侠中那位大虾为了一个挡风遮雨的家就在地下奋斗了几十年的?大虾们个个不知哪里来的钱,似乎从不为俗世的事情发愁….类似这样的事情还少吗?武侠的产生是因为要逃避现实(现在也是),而奇幻是为了在无意义的东西上看出有意义的东西,它是在一个幻想世界中追求的真实。
      中国的奇幻实在是我无法接受的。让外国人来写武侠?为什么大家总想把外来的东东加入中国特色?

      回复至: 中日古代阵形随笔[转贴] #12952
      头像贸易风
      参与者

        楼主的贴子介为总结的大体正确,但失于肤浅。中国的战争规模之所以会这么大(直接影响了战术学的进步)有着比较复杂的原因,直接是因为中国在这样广大的土地上却可以统一,决定这个的又有很多的复杂原因,这里不可能说清。总体而论:在克劳塞维茨之前,中国的战略学优于西方,西方战术学见长,在这之后西方全面赶超(其实战术学西方人开始也不行的),一直到现在,由于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落后,中国已不可能引领战争科学的进步了。
        黄仁宇的史学著作对此有精辟的论断(抛开他的以事件解释事件的缺点),正是因为中国政治的早熟导致了中国社会所有方面的现在看来十分落后和不科学的方面,包括战争科学。

        回复至: 中日古代阵形随笔[转贴] #12951
        头像贸易风
        参与者

          @huwd wrote:

          阵有两种解释,一是士兵进行战斗的组合,如戚继光鸳鸯阵,目的是为了让同兵种或不同兵种少量士兵的战斗力最大程度发挥;一是大批士兵的队列,如所谓的八阵图,目的是使军队在战斗中保持一定的整体队形和便于传令指挥
          我所轻视的就是后者,穷于机巧,失去了兵家正道,所谓中国兵阵必须在对敌作战前布置完毕,真是可笑之至.如此怎么打仗?怎么面对战场上瞬息万变的情势?大家在玩战略游戏时应该都有看到,什么阵克什么阵,克百分之多少等等,其实这些都是宋朝穷极无聊的军事学家们编出来的,毫无使用价值.更为可笑的是这些随军参谋们编的垃圾著作和随军术士们编的法术著作一起被来华的日本学者一股脑的带到倭国去,并且”发扬光大”!
          任何一个稍有战斗经验的指挥官都知道在遇到包围时采用圆形的队列比较妥当,而这并不需要学习什么阵法
          蒙古骑兵所采用的战斗队列更是中国阵法中所没有的,南宋的阵法家面对元军的轻骑兵散队无所适从,将这一闻所未闻的战阵命名为”鸦兵撒星”,真是死不改悔!
          八国联军侵华时所采用的队列一共有两种,一是方阵,一是长阵,如果这样的”阵形”让”阵法学家”们看到,可能会笑掉大牙吧?不过超过10万的北京天津驻防军队和察哈尔直隶勤王军队却毫无抵抗的能力呢!
          西方的战阵与中国的所谓”阵法”完全不同,罗马军团的一个方阵,既是战斗单位,更是组织单位,军队严整密集,行军作战堂堂正正,而就是因为这样正统得不知变更的阵形才能让敌人无法找出漏洞,这才是兵之正道!

          同意你的大部分观点,我一直认为中国的战术学烂就烂在所谓“诡道”上,中国的大部分军事家分不清楚战略和战术的区别,在战术角度穷于变化,殊不知战术上正统才是王道,在现在这个时代,美国人还在战术学中推崇简单原则(越简单才越可行),何况在那个时代?一直很奇怪为什么有这么多人推崇老祖宗的阵法,还见到有人将谦信的车悬奉为至宝,真是咄咄怪事!
          不过话说回来,在冷兵器时代阵法确实是有必要的,但作为兵力配置的方法,我认为强度是有大体的原则的,敌人的两翼和后方总是弱点,因此大体的原则就是针对这两方面下手。西方在克劳塞维茨之前,战略学不如东方,但战术学则过之,对比一下,西方人在阵法上就很简单:大体都是中间步兵,两翼骑兵,此外再布置预备队。此法几乎万事万零:因为它针对的是任何时代都不会改变的铁律。当然我并不反对在具体情况中改变具体方法,这也许会收到更好的效果,但这毕竟只是偶然,决不能就此固定成为一种“规律”或“方法”。

        正在查看 3 个帖子:1-3 (共 3 个帖子)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