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话题包含 27个回复,9 人参与,最后由亚丁湖 更新于 2003-12-12 09:19 。
-
作者帖子
-
2003-09-07 05:18 #20534
设定到此,我自己觉得没什么要补充的了――MS和飘摇、阿努等巫师、战士和主神尽快给出修改意见
2003-09-09 10:30 #20535我反对!!怎么能不给我们摄魂?游方者强健的灵体是我们所急需的材料的……恩,仙道士兄通融一下……我们就把在路上抓到的一个小小仙道士还给你们灵虚山……嘿嘿嘿~:D
说正经的,除了大法师MS出行的那一句,对游方者的这个摄定很感兴趣,创作小说去……2003-09-09 12:00 #20536魂无所依
觉得这个设定对游方者来说有点不太对路
游方者一般都有坚定的信仰吧2003-09-09 15:58 #20537@盲目之眼 wrote:
魂无所依
觉得这个设定对游方者来说有点不太对路
游方者一般都有坚定的信仰吧坚定的信仰?我听到这个名字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到处游荡炼丹骗钱的骗子……
2003-09-11 11:10 #20538魂无所依–大概指的是他们的灵魂不为神接受。
游方者的名字确实有点江湖的味道。2003-09-12 00:23 #20539@努塔瑞 wrote:
坚定的信仰?我听到这个名字想到的第一个就是到处游荡炼丹骗钱的骗子……
那是江湖游医
游方者多指僧人…
2003-09-13 08:25 #20540最初的游方者创意来自道士(不爽~)
而且根据KEN的描述,显然是一群对神没有敬畏心的人(追寻世界之秘密)
而在我国古代,游方僧尼也不受人欢迎――清代的妖术恐慌几乎有一半针对游方和尚就是个例子――在传统概念里,游方和尚是卖春药、下诅咒、勾魂等等妖术行为的执行者,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有:游方僧=花和尚因此说游方者是有坚定信仰的人物也不符合我国对游方一词的传统理解
另:昨天又有不识相的和尚来我这化缘――惨状请自行想象
2003-09-14 02:55 #20541@烦恼的仙道士 wrote:
我国对游方一词的传统理解
能否请你到图书馆查一下辞源(非辞海), 把这个词的全部解释抄一份上来?谢谢。
2003-09-14 03:08 #20542zz的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庄子》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指社会。公元三、四世纪,道家学说再度盛行,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这两位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公元八世纪),在他们的诗里同时表现出中国思想的这两个主要传统。
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在三、四世纪有些道家的人试图使道家更加接近儒家;在十一、二世纪也有些儒家的人试图使儒家更加接近道家。我们把这些道家的人称为新道家,把这些儒家的人称为新儒家。正是这些运动使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2003-09-17 02:12 #20543@烦恼的仙道士 wrote:
最初的游方者创意来自道士(不爽~)
而且根据KEN的描述,显然是一群对神没有敬畏心的人(追寻世界之秘密)
而在我国古代,游方僧尼也不受人欢迎――清代的妖术恐慌几乎有一半针对游方和尚就是个例子――在传统概念里,游方和尚是卖春药、下诅咒、勾魂等等妖术行为的执行者,是社会的不安定因素。
所以有:游方僧=花和尚因此说游方者是有坚定信仰的人物也不符合我国对游方一词的传统理解
另:昨天又有不识相的和尚来我这化缘――惨状请自行想象
如果是主要是(追寻世界之秘密)不如叫“猎人”或者干脆就叫“冒险家”
完全没有必要单独弄一个特殊职业出来。
个人认为。游方僧里也有很多传奇故事。
如:济公和尚,布袋和尚 等等。他们都有坚定的信仰。并且通过“游方”(云游)这种方式来磨练自己进行精神上和肉体上的修炼,在修行的同时也进行布道宣传自己的宗教。仙道士提的那些应该是划入市井无赖江湖骗子一类…大概是浪人转的吧。呵呵
2003-09-17 02:35 #20544@GreenRei wrote:
zz的
儒家学说是社会组织的哲学,所以也是日常生活的哲学。儒家强调人的社会责任,但是道家强调人的内部的自然自发的东西。《庄子》中说,儒家游方之内,道家游方之外。方,指社会。公元三、四世纪,道家学说再度盛行,人们常说孔子重“名教”,老、庄重“自然”。中国哲学的这两种趋势,约略相当于西方思想中的古典主义和浪漫主义这两种传统。读杜甫和李白的诗,可以从中看出儒家和道家的不同。这两位伟大的诗人,生活在同一时期(公元八世纪),在他们的诗里同时表现出中国思想的这两个主要传统。
因为儒家“游方之内”,显得比道家入世一些;因为道家“游方之外”,显得比儒家出世一些。这两种趋势彼此对立,但是也互相补充。两者演习着一种力的平衡。这使得中国人对于入世和出世具有良好的平衡感。
在三、四世纪有些道家的人试图使道家更加接近儒家;在十一、二世纪也有些儒家的人试图使儒家更加接近道家。我们把这些道家的人称为新道家,把这些儒家的人称为新儒家。正是这些运动使中国哲学既入世而又出世。
这个是老外写的中国文章吗?……
2003-11-08 10:40 #20545最近在仙道士的压迫下完成的:
游方一词显然是对道家“游方之外”的省称,方,指社会。而到了佛教道教盛行的唐朝时期,游方则成为脱离社会主流,以两教教职人员 为代表的不定向流浪求学生活的专用名词(贾岛《送灵隐上人》“尊宿遍参游方久,名岳奇峰问此公”),但是同时也包含着其他身份的社会成员,如清代李百川《绿野仙踪》“张华道:“他一个游方的(指主角冷于冰,一寻仙儒生)……”
因此,游方一词可以指代宗教人员与非宗教人员,不是僧侣所专用。大部分不定向流浪求学人员除儒生外均可以称为游方者2003-12-12 09:19 #20546又一篇完成了,审阅吧……
关于游方者的争论,相信我的助手已经给了很明确的答复了 -
作者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