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教资料合集

天人论坛 相关资料与背景 奇幻资料 道教资料合集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2919
    头像法力路
    参与者

      道教由天师道到正一道的发展演变

      中国道教在近两千年的发展过程中,因对道教教义的诠释不完全相同,各地有各地的传承系统,以及教团组织制度的种种差异,先后出现过许多派别。仅北京白云观收藏的资料记载就有多达86派。公元15世纪之后,在民间道教与佛教、儒家思想相互融合与影响,更出现了许多非佛非道、佛道互相混杂的民间组织,名目更是繁多。这些组织有的是以历史上某一著名道教领袖名字命名,有的以它的最早发源地命名,有的以推崇的某一道教经典命名,还有的以崇尚的某一修炼方法命名。但在历史上被公认的道教派别主要有4派,目前依然存在的主要是正一道派和全真道派两大系统。
      正一道派是在“天师道”的基础上,直接发展演变而成的―-个道教宗派。公元3世纪中叶,经过多年战乱的中国中原大地重新得到统一,“天师道”开始向两个方面发展。一方面继续在广大贫苦农民中传播,不断成为农民反对压迫与统治者抗争的组织形式,出现过许多以道教名义发动的农民起义,其中最大的一次是发生在3世纪初的孙恩和卢循的起义。这些起义先后被官府镇压下去,道教在民间也逐渐失去了原有的影响。另一方面,许多贵族也开始信仰“天师道”,他们到道教中来不是为了寻求一个公平的社会,而更大的兴趣在于寻求道教宣扬的神仙世界。大量的贵族和知识分子加入到道教中来,也把他们所需要的精神追求道教,一些人著书立说,对道教信仰进行新的诠释,对原教礼仪进行了整顿,使道教开始发生新的变化。其中最著位道教改革家是东晋的葛洪(公元284―364年)、北魏的寇谦之(公元365―448年)、刘宋的陆静修(公元406―477年)的陶弘景(公元456―536年)。葛洪的主要著述《抱扑子》,被后来道教界推崇为最主要的道教理论著作之一。他把早期道教着重提倡的救世度人精神,改变成了更注重个人的度世在这部书中全力论证神仙的存在,宣传人可以通过修炼成为神仙,并详细介绍了种种修炼和炼丹的方法。他还用儒家思想对道教神学进行新的诠释,提出修道和儒家伦理道德是一致的,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自己言行也作为人们修道成仙的一个必须具备的条件。因而,受到了贵族和知识分子的欢迎。寇谦之所处的年代正是南北分裂时期,他在北魏帝王贵族的支持下,自称太上老君,太上老君赐予他“天师”的称号,以及二十卷《云中音诵新科之诫》,对原来北方天师道的教义进行大胆的改革,清理组织,制定宗教仪式中的乐章和戒律,整理原有的道教经典,在北魏当时的国都平城(今山西大同)创立了“新天师道”,实现了道教与封建皇权的结合,被称为“北天师道”。陆修静在南方,他主要是继承了葛洪的理论,整理改造了原有的道教组织,并收集整理了大量的道教经籍,进一步完善了道教宗教仪式中的科仪,被称为“南天师道”。陶弘景继承了葛洪的思想,在《老子》和《周易》的基础上,充实和发展了道教的宇宙生成论,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主张儒、佛道三教合一的人之一。在他所撰的《真灵位业图》一书中,第一次把道教崇拜的各种神仙以等级进行了排位,构成了一个等级分明的庞大神仙系统,促进了道教理论的统一和系统化。公元364年东晋道士杨羲自称得到女神魏夫人授予的31卷《上清真经》,创立了道教上清派,该派以《上清经》为主要经典,供奉“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为最高天神,把“存思”作为主要的修练方法,认为通过“存思”,天地之神可以进入人体,人体之神与天地之气相融合,人就可以长生不死,飞升成仙。这一派后来在江南的茅山得到较大发展。另有一部分道士把《灵宝经》作为主要经典,被称为“灵宝派”。其主要信仰特点是宣扬要普渡一切人,特别重视道教科仪和斋醮,强调宗教的劝世度人功能。这一派以阁皂山为主要基地。此外,道教经历晋、唐、宋各代,在各地还形成了净明派、神霄派、龙虎派、武当派、清微派等派别,这些道教的派别共存于世,相互借鉴,到了元大德八年(公元1304年),元代皇帝正式封张道陵第38代孙张与材为“正一教主”,并统领全国道教。从这一年起,南北天师道、上清、灵宝等各道教派别都被通称为“正一道”。它们的共同特点是:以《正一经》为主要经典,以符录斋醮、替人招神降妖为主要宗教活动,允许宗教人员娶妻生子,不需常住宫观,宗教戒律不甚严格。因此,正一道是中国道教发展到一定阶段形成的以龙虎山为首领的各符录派道教派别的总称。在正一道中,有的道教派别至今仍保留有自己的信仰和仪式上的特征,但有的派别逐渐失去了自己独特的特征,完全融入了其他道教派别。


      【以上文章节选自王宜峨所著<<中国道教>>一书】

      #28620
      头像法力路
      参与者

        踏罡步斗、咒语、手印的基本知识简介

        掐诀和步罡
        道教法术在施行中,法师常口念咒,手掐诀,脚步罡。掐诀和步罡是行法时法师的一两种基本的形体动作。要了解道法,对这两者就要有初步的了解。
        步罡,全称踏罡步斗,又称步天纲。它是从古老的年代中传下来的:罡,原指北斗星杓尾的一颗星,斗即北斗,後来又扩大范围,泛指东南西北中五方星斗。法师假十尺大小的土地,铺设罡单,象徵九重之天,脚穿云鞋,在一片悠扬的道曲中,存思九天,按斗宿之象、九宫八卦之图步之,以为即可神飞九天,送达章奏;禁制鬼神,破地召雷。因此道教(特别是正一派)徒行法、修炼,步罡踏斗都是一种基本功,也是法师基本的形体动作。
        一般认为,步罡是从古代的禹步发展来的。但与禹的关系如何又有二说。一种说法,是汉代扬雄《法言.重黎》中说,「昔者姒氏治水土而巫步多禹。」李轨注说:禹治水土,涉山川,足得了毛病,所以走起路来是跛的。而民间的巫师多效法禹步。如此说来,禹步最初是模仿大禹治水得下的跛脚。另一种说法,见於《抱朴子内篇.仙药》和《洞神八帝元变经》等古籍,大意是说,大禹治水时,在南海之滨见到一种大鸟会禁咒术,走著一种奇怪的步子,能使大石翻动,於是大禹模拟其步伐,使成为法术,十分灵验,因为是禹制作的,故称为禹步。从这些说法中大致可以看出禹步形成甚早,与古代的禁咒术有关。 禹步的基本步伐是三步九迹,後来扩大为十二迹、三五迹等不同的禹步。
        禹步的三步九迹被认为有北斗之形,所以与踏罡步斗合一:《金锁流珠引.三五步罡引》说:「北斗,就是中斗。中斗是星,下变成为九灵,依法走下来,有九个足迹,称做星纲。」(北斗者,是中斗也。下变为九灵,步之九迹,谓之星纲。)所谓九迹,是象徵北斗七星和辅弼二星。纲,本作罡,原指斗末一星,後或借指北斗。称为纲,或许和将星图理解成天宇某一区域的纲纪有关。又说,禹治洪水时见鸟能禁咒,学了三年,术成之後踏九斗,将星配於足下。一般後世理解禹步、步罡与九宫八卦相一致,称「三步九迹,迹成坎、离卦。」由於星纲种类繁多,且根据法事的内容不断地编制出新的罡步,所以步星纲或者踏罡步斗的名目繁多,它往往与掐诀同时使用,为施法时两种最基本的形体动作,据说 至於唐宋时代,步罡与掐诀加在一起已经有七百馀种,真是洋洋乎大哉。
        比较常见的罡步:前面说过,罡法或者说纲法种类繁多,但比较基本的则不过数种。东汉正一盟威道有《三五星纲

        #28621
        头像法力路
        参与者

          古代匡扶正义、惩恶扬善的符法介绍

          http://www.trzj.org/bbs/showthread.php?threadid=3996&perpage=15&pagenumber=4

          #28622
          头像龙三
          参与者

            “元始天王”和“太上大道君”现在我们大都称为”元始天尊”和太上老君”,请问这一说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
            另外,楼主可不可以把神仙等级排位发上来呀?

            谢谢!

          正在查看 4 个帖子:1-4 (共 4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