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生常谈:关于儒学和中国奇幻的几点思考

天人论坛 奇幻文学与艺术 文学讨论 老生常谈:关于儒学和中国奇幻的几点思考

正在查看 5 个帖子:1-5 (共 5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2126
    头像亚丁湖
    参与者

      中国奇幻在近年来一直走得跌跌撞撞,这是不争的事实。这个事实不能说明中国的文化环境与一种充满热情与瑰丽想象的文学形式不相容。而下面这篇乏味文章的存在意义仅仅在于探讨作为中国文化重要组成部分的儒学对中式奇幻究竟起着怎样的作用。

      目前,西方世界通常将中国文化视为一种纯粹的儒家文化,国人也往往认为中国文化以儒家为中心,反映在近年来的一些中式奇幻作品中,则表现为儒学这种强势文化的无孔不入。然而从历史上讲,儒家只能作为中国文化的组成部分而非绝对的主流。从历史上看,儒家思想的两次转型则是儒家受到其他重要学派影响而产生的必然现象。董仲舒用阴阳五行说和图谶来改造儒学,使孔孟之学第一次变了味,而程朱陆王所创立的理学和心学则属于儒、道、释、庄、玄、禅各家思想彼此交融吸纳的产物。

      从这个角度讲,中国传统文化从来不是哪一家哪一派的天下。中国文化固然不可无孔孟,但一样不可以无老庄、无墨杨、无玄学和禅宗。因此,单方面强调儒家思想在中式奇幻中的存在,是一种割裂文化的不智行为。

      然而儒学与奇幻文学之间最大的分歧在于:儒家那清醒过度的理性思想核心永远关注于人间秩序的和谐与安宁,对于幻想的世界则尽量采取回避的态度。因此,孔子说:“未能事人,安能事鬼?”他这种积极关人事的态度到了孟子那里就显得更加鲜明,《孟子・尽心下》里记录他的话说:“牺牲既成,粢盛既洁,祭祀以时,然而旱干水溢,则变置社稷。”所以对儒家而言,基于鬼神观念的自然崇拜和祖先崇拜与其说是一种信仰,不如说是一种维系社会纽带的手段,是一种现实的功利需要而非精神上的救赎需求。

      儒家对待神话与宗教的这种务实态度源自于周文明,而来自中国西部的周文明最大的特征就是勤于人事,现实有余而浪漫不足。举个例子,玉器缺乏实用价值,主要用于宗教礼仪,而中国的几支玉器文化,如红山文化、大汶口文化、良渚文化、凌家滩文化都集中在东部地区。这是由于东部文化浪漫而繁于祀神。东部玉器文化的繁荣,是东部文化宗教发达的体现。周民族灭商以后,东部文化中关于宗教与神话的部分大多被周文化所过滤,于是西部文化重人事,讲实际的传统开始统治中国。因此,当代学术界一致认为,是周代早熟的青铜文明放逐了昆仑山的诸神。先秦以后,仅有的神话与幻想主要残存于《天问》、《山海经》、《淮南子》等南方人的著作中。而残余的神话又一再遭到儒家的扼杀与歪曲。孔子在这方面堪称大师,他将“黄帝四面”(有四张面孔)说成是圣人垂听四方,将“夔一足”的神话说成夔这个人很贤良,有一而足。儒家这种焚琴煮鹤的行径,不知泯灭了多少美丽的幻想与神话。

      而在漫长的封建社会里,随着董仲舒作《天人三策》,中国人的幻想世界就被人为地割裂成为君权神授、自然及祖先崇拜的官方系统与隐藏在市井与乡野间妖仙鬼怪共生的诡丽世界。儒家妄想以严正的铁则规划中国文化的每个角落,但在宗教、哲学、神话与艺术的领域,却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抵抗,在民间的曲巷与村落间,隐藏着对正统的叛逆,有位学者就是这样描述南方文化:“可以想象,种种偏门和曲道,很合适隐藏神话、巫术和反叛。”我们甚至可以认为,流传在民间的僧道、巫卜乃至野老口中的奇异传闻才是中国人永不枯竭的幻想源泉。

      不过,我这样说倒没有贬低儒家的意思,也不是说,由于儒家对幻想与神话的摈弃态度,所以中式奇幻也应该把儒家观念清除干净。恰好相反,作为中国社会制度的重要参与者与奠基者,儒家文化在社会制度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重要性。正如陈寅恪先生所说:“二千年来华夏民族所受儒家学说一向之最深最巨者,实在制度法律公私生活之方面,而关于学说思想之方面,转有不如佛道二教者。”这也正是冯友兰先生所指出的中国哲学所注重的“内圣外王之道”的必然表现。也唯因如此,中式奇幻在社会制度等方面不能也无法避开儒家思想,但是在其他方面,儒家思想却应当让位于其他学派的思想。从某种意义上讲,只有这样中式奇幻才有可能体现中国文明那无所不包容,无所不师承的博大而恢弘的精神。

      #23751
      mamolmamol
      参与者

        和儒割不开的还有个礼字。礼法可不是仅仅限于制度的口号,而是直接教导着每个生活在儒教社会中的人的生活的不可或缺的典籍,其意义和基督教徒的圣经差不多吧。
        中国人内敛的情感表达方式恐怕是和西方文化最为不同的地方,直接造成这种结果的就是礼法的约束。看看中国古小说里的缠绵悱恻,儿女情肠,都是说三分留七分的味道――有时候说出来的三分都不到,可是平心而论,这样的感情表达反而更加的回肠荡气。没有那种社会环境,现在的作者是很难体会那种感觉,要写出来就更难,金庸大师得了此中三味,所以写感情戏得心应手,可除了他,在下就不知道现在还有哪位作家有这种功力了。
        所谓中国的奇幻,如果把背景设在古代而又没办法体现这种感情的内敛,像写现代人一样去写古代人,那不管怎么吹都只是个笑话而已。

        另,仙道士大人可否将本贴发到魔界呢?

        #23752
        头像盛世盘古
        参与者

          对奇幻我本了解不多,但“乐统同,礼辩异”似乎和奇幻本身没有太大的关系,到是亚丁湖还基本抓住了儒家学说中“子不语怪力乱神”对奇幻的影响。儒学在强调人事,注重功用方面的确从另一个侧面对奇幻有很大的冲击作用,也造就了中华文化的早熟。

          #23753
          MyriadStarsMyriadStars
          管理员

            这篇文章探讨了中国幻想文学举步维艰的思想根源之一。

            作为一篇论文,建议把:
            “我不准备搀和到无聊的“正统”与“民族大义”之类的争辩中去,这篇乏味文章的存在意义……”这句话修改一下,去掉前面半句,因为这和文章的内容没有关系。

            我也同意盛世盘古的看法,礼法似乎既没有妨碍,也没有促进中国的幻想文学。不过如果要真实地在奇幻小说中反映中国古代文化,这确实是一个要注意的方面。除了情感,还有很多社会观念。然而金庸的书也不完全准确,例如其中对于江湖道义等的夸大,不符合中国的古文化。一些考古界的论文会有不少借鉴作用吧。

            #23754
            头像盛世盘古
            参与者

              如果非要把儒学和奇幻扯在一起到不如说把儒家文化和奇幻联在一起更妥帖。因为任何一个在中华文化中生活的个体,不可能完全摆脱儒家文化的影响,这种渗透是植入骨髓的,是文化心理积淀的最深层,没一个写奇幻的作者都无法彻底摆脱她的影响。
              从根本上来说,与其谈论儒家文化是不是有影响到不如把视角转到如何影响,如何排斥!

            正在查看 5 个帖子:1-5 (共 5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滚动至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