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该话题包含 8个回复,6 人参与,最后由熊熊 更新于 2003-09-30 13:10 。
-
作者帖子
-
2003-08-15 03:37 #1602
明白――提婆达多教完全定稿篇:
提婆达多教是东方主要宗教信仰之一,创始人提婆达多,是一个以崇拜神上之神梵噶(法兰)和主张仁慈秩序的守序善良教派,传播于人类中间。该教派发源于毗邻鲛人活动区域的大陆西南滨海地区,该地区位于东方大陆地图中山国地区西南方一小片凸出的陆地上,占地面积为大沼泽的四分之一到五分之一,却是人类的小型邦国林立,但是也正是这里诞生了一个在整个东方大陆的历史与文明中仍然扮演了不可或缺的角色的重要宗教。
第一节・教派简史
提婆达多,原名修越耶・那婆特,出生于大陆西南滨海地区一个名叫“阿提底”的小邦国。修越耶・那婆特的父亲是当地的商人,在修越耶五岁时,他的父亲按照当地习惯聘请了一位延经师充当修越耶的老师,接受该地区普遍的有关自然神祗崇拜的神学教育并学习传统文法和数学。
五年后,修越耶开始跟随父亲的商队造访东方大陆的其它地区,在近十三年间,修越耶结识了包括三眼族、木灵术士、翼人等种族在内的许多学者,并开始自行研究有关古代神祗的残断文献和资料。
二十三岁的修越耶・那婆特在家乡阿提底与一位年长他十二岁的富孀成婚,开始了五年幸福的婚后生活,并在此期间学习古代哲学和教法。
在修越耶二十八岁那年,他的爱妻因病去世,开始反思人生的修越耶将家产托付给老父,自己弃家出走。
在该地区,由于各小邦国之间的兼并战争、社会矛盾尖锐、原有宗教的堕落,使多数人,特别是知识阶层和中下层民众普遍渴求精神上的麻醉和解脱。
因此苦行之风极其盛行,修越耶也选择了乞食苦行来取得解脱。在长达七年的乞食苦行中,修越耶逐渐将目光对准了整个社会,开始思考众生疾苦的问题,并拜访了多位苦行者与祭司,开始产生创立新的宗教的想法。
在乞食苦行的第七年,修越耶来到伐悉底城附近的荒野中,在一座被苏摩蔓草环绕的岩穴中开始绝食冥想。第三十七天后,修越耶看到了神上之神梵噶向他显示的神迹和启示。
得到指引的修越耶于是走出岩穴,登上伐悉底城中地母神的祭坛,开始传教,并且向人们宣布:他已经获得了神启,他就是传统自然神祗崇拜的经典中提到的带领人们回归天国的先觉者“薄伽梵”,是神上之神梵噶在人间的使者,圣名“提婆达多”(deva”天”之称谓)。
提婆达多所宣传的仁慈、非攻、众生平等等教义和反对门第种姓、抨击传统信仰中无休止敛财、人牲祭祀和祭司权力膨胀、腐化堕落的主张获得了人们的拥护,也触犯了上层贵族与圣庙祭司的利益,在各种压力下提婆达多被迫出走传教中心伐悉底城。
在此后十年中,提婆达多一面在四方传教,一面组织弟子门徒和志愿民众在各地组成秘密的互助社团等待时机,并在第十年的春季发起席卷这个地区的宗教战争。
战争经过十个月结束,新教派获得了合法地位,而当地的人们则在这个教派的联系下逐渐趋于整体。
提婆达多在战争结束后继续传教,他领导的僧团也有与世俗政府分庭抗礼之势,最终奠定了宗教势力与世俗势力共同执掌国家机器的局面。
提婆达多在传教近六十年后终于蒙梵噶大神恩召升天了,人们为纪念他,而将这个教派命名为提婆达多教。他的弟子门徒整理其手稿和语录而完成的六部经典则是提婆达多教的一切教义和经典的基础,称为“六部利陀”或“六智慧书”。
在提婆达多升天后,提婆达多教继续发展,在提婆达多离世250年时东传进入古代上林国。
关于提婆达多升天的传说:
在西方大陆历公元208年八月十日的深夜,圣人提婆达多・修越耶・那婆特被一位少年唤醒,在一群手捧百合花的天人簇拥下骑上一头银白色的有翼狮子,连夜从伐悉底城的菩提树精舍到达圣山卡契亚帕,并在圣山脚下登上一块圆石升入至高天的大门。
因此,圣山卡契亚帕也成为提婆达多教不可侵犯的圣地――提婆达多教的信众是绝对不会登上圣山一步的。
第二节・教义简介
提婆达多教的教义简单说来就是信奉神上之神梵噶,信奉梵噶在人间的使者――“先觉者”提婆达多・修越耶・那婆特,遵守并学习圣人提婆达多的教诲和智慧。而具体地讲,则要从神上之神梵噶(法兰)创世讲起。
按六部利陀之一的《梨具利陀》(也就是《福乐智慧书》)的上部《世界书》所说,世界原本处于一片混沌之中,大神梵噶就从这混沌中诞生。梵噶降生之后,感到四周的空旷和单调,于是决定创造一个全新的适合生命存在的世界。
因此,一无所有的大神用自己的躯体为创造世界的材料,创造了日月星辰、大地和海洋,赋予了世界造化万物的生命力――
但是,这个行为也给大神带来了极端的痛苦和极端的喜悦,在两种截然不同的情绪的作用下,当新世界形成之时,也是大神梵噶仅存的灵魂和精神的分裂――精神化为世界上的力量,灵魂则一分为二,司掌善性、慈悲等高尚情感的灵魂“阿底提”(a-diti,意为”无缚”、”无限”、”无碍”)与司掌恶性、杀戮等阴暗情感的灵魂“达努”(Danu的词义亦为”限制”、”束缚”)变成对等的存在,并且以这个世界为战场,彼此不停地相互争斗,使这个世界变成善与恶的格斗场。
“达努”与“阿底提”作为世上的众恶之源与众善之源又产生了两种神幻精魔的形象――精魔“底提”(Diti)和神使“阿底多”(Adidu)分别干涉世上的恶事与善事。
梵噶(FAN―GA)一词的词根为中性,而“阿底提”与“达努”两词则偏于阴性,故而“阿提底”和“达努”又被称为“阿底多之母”与“底提之母”。
“底提”(Diti)为阴性,其词根与“达努”词根同样为阴性,意即”束缚”、”局限”、”限制”;“阿底多”(Adido)为阳性,其词根为中性,意即“无束”、“无碍”。
一般认为“底提”代表缺陷、束缚、混乱、局限、杀戮、灾难等阴性概念;“阿底多”代表解脱、无碍、圆满、慈惠、秩序等阳性概念,包括“阿提底”、“达努”在内的这些神幻精魔的名词均属于绝对概念的神格化化身,在理解的时候,通常将它们当成梵噶慈惠之力与魔难之力的化身。
作为大神梵噶的造物,所有世界上的存在物都像梵噶一样同时具有善恶两面,但是选择为善或为恶则取决于存在者的个体意志本身――在这方面,无论是神使阿底多还是精魔底提都只能对个体的选择起到推动作用而不是决定作用――也就是说,善恶是由个人来选择的,并不是一成不变的东西。
可是个体对善恶的选择亦关系到世界的存亡和两种力量的平衡――为善或为恶会加强或削弱一方的力量,从而对自然万物产生好或不好的影响,最后则由两者力量的对比来决定世界未来的结局。在《世界书》最后一章中作了如下的预言:
“……(经过佛经式翻译的预言大意)倘使汝等放弃善念,肆意为恶,大地之罅终将裂开,有归于无,众生灵处于无量苦恼之海(省略13980字)……(也就是世界末日到来)……倘使汝等皈依正觉,发摩得勒伽三耆三萨婆多善见心,得令众生欢喜……地罅复平,罪者沉沦……诸天普降,度一切苦厄……同登净土,无量顶礼(省略28987字)……(近似基督教的千年天国说)…”
但是无论是人间天堂还是人间地狱,决定权都不在神的手里而在人的手里――总而言之,看这个世界是善得胜还是恶得胜就看是好人多还是坏人多了。
正是如此,为避免世界因为恶之力而沉沦在痛苦深渊中,所以劝善除恶成为提婆达多教大力执行的任务。
此外,提婆达多教还有著名的众生三论:
1,众生慈惠论:和现实世界中的各种宗教,无论是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道教还是拜火教、摩尼教一样,提婆达多教也提倡“爱一切人”式的慈悲,所以圣人们说“你要爱人如己”、“人不独亲其亲,不独子其子”、“救度众生为修仙第一功德”、“你不应当怜恤你的同伴,像我怜恤你么?”、“如同我们原谅他人一般,我们的罪也将得到赦免”、“要爱你的敌人,对憎恨你的人以礼相待”
但是提婆达多教的慈悲除了其他宗教所共有的助人、爱人的内容外又多加了一条:主动性的慈悲。
何谓“主动性的慈悲”?按这个理论,为恶者是很可悯的,因为被“恶”所束缚了灵魂而无法蒙庥,最后被精魔底提拖入众恶之母达努所在的地罅以下的痛苦深渊里去,永远不得安宁。
因此,与其拯救怜悯为恶者的生命不如拯救怜悯他们的灵魂和心――让为恶者不再造恶,积极主动地防止恶行的发生、斩断为恶的根源,这种慈悲是对善者的保护、对死于善者手中的为恶者而言也是一种救赎和解脱。
按提婆达多教的看法,这种基于灵魂和心的怜悯是比珍惜生命更加高尚的慈悲心。
最有名的例子是记载于《福乐智慧书》(即《梨具利陀》)的下部《传承书》中的史实:
在某个叫巴伦台的小国中有位昏庸无道的暴君残害百姓,结果此事被圣人提婆达多・修越耶・那婆特得知后,“圣人对此王发慈悲心,往而弑之,以救此方众生”……因此,我们可以认为提婆达多教是一个非常富于攻击性的守序善良教派。
2,众生苦厄论:这方面提婆达多教的论点和佛教十分类似,他们认为由于善恶力量的不停斗争,所有生灵都必须接受身外和内心不断的善恶冲突,这是造成一切苦难的根本,是无法摆脱的。
唯一治疗痛苦的方法是坚持节制欲望、奉行圣训,“多行善事,永不厌烦”。
3,众生平等论:既然人人的痛苦其本质是没有区别的,那么人与人之间也没有本质的区别,要得到梵噶的眷顾全凭后天的努力,而不是依靠出身高贵的门第。
人无贫富贵贱高下之分,分辨一个人的高贵与否依据的是他的德行。又及:因此提婆达多教还特别告诫僧侣们:他们并不因为侍奉和传播大神梵噶的意旨而高人一等,而应当以谦卑的仆从的身份来对待那些供应他们生活的高尚的在家者。
第三节・经典教法(上篇)
提婆达多教一向有“一神、二源、三论、四律、五说、六书”之说:
“一神”为大神梵噶,“二源”为达努与阿提底,“三论”就是著名的众生三论了,“四律”是僧侣奉行戒律的基本――《十诵律》、《摩诃僧伽律》、《五分律》、《毗婆沙善见律》,五说则是五部神学著作的合称――《毗尼母说》、《摩得勒伽说》、《萨婆多论》、《阐提论》、《具舍说》,最重要的是六书,也就是号称“六部利陀”的六智慧书,它们的名称与内容如下
第一部,译名《福乐智慧书》,原名《梨具利陀》,分上卷《世界书》讲述梵噶创造世界和古代历史,下卷《传承书》记录圣人提婆达多・修越耶・那婆特与其弟子的言行和圣人的生平。
第二部,译名《箴言智慧书》,原名《耶若利陀》,共一卷,讲述提婆达多的教诲和演讲辞,故又叫《圣训集》
第三部,译名《净行智慧书》,原名《普善利陀》(注:“普善”为音译,原文为Pushan,意为慈祥日光),上卷《净行书》讲关于信徒应当遵守的诫命,下卷《梵净书》讲有关提婆达多教的祭祀活动的要求和注意事项。
第四部,译名《安隐智慧书》,原名《尼波罗利陀》,上卷《森林书》,是提婆达多教关于精神解脱与安隐的说教,也包含着部分哲学和逻辑的讨论;下卷《赞书》,是圣歌、礼赞和历代圣门弟子和宗教领袖、学者所写的诗歌、散文集录。
第五部,译名《奥修智慧书》,原名《薄伽梵利陀》,又名《梵书》是提婆达多思想和宗教的总结,具体地讨论了提婆达多教关于人群、生死、道德乃至宇宙的种种看法,也包含了僧侣修行的具体要求。
第六部,译名《贤戒智慧书》,原名《阿婆达利陀》,是六智慧书中最无聊最罗嗦的一部。
上卷《羯罗书》是仪式和法术的汇编,下卷《忏悔书》则记录了最早的僧侣戒律和信徒忏悔的要求等琐碎无比的大小说教。第四节・经典教法(下)
重要的经典还有“五说”,其中《毗尼母说》、《摩得勒伽说》、《萨婆多论》、《具舍说》分别论述道德、生死、行善和有关“有无”的哲学问题,但是对东方大陆影响最大、争议也最大的却是第五说――《阐提论》。
“阐提”一词原意为“下愚”、“不可救药的人”,而《阐提论》的主要思想内容就是:对待“不可救药者”应该如何?
《阐提论》的作者阿含是提婆达多二世再传的圣门弟子,他继承了提婆达多关于众生慈惠论的思想,并按个人的意见将众生慈惠论加以发挥:
并非所有的生灵都是拥有善恶两性的,有一些生灵是单纯地来自达努的力量,是不可救药的为恶者,除了消灭他们别无他法――最明显的例子就是东方大陆上活动的妖魔们――它们就是不肯向善,死不悔改的典型。对这种属于达努的生命是否应当秉持慈悲和教化的态度?答案是否定的。一般的生灵是依据其行为来判断善恶,但是属于达努的生命本身就是对梵噶慈惠的嘲弄,因此妖魔之流无论其为恶与否,都应当予以消灭。
而怜悯这种生命的人,也是极大的潜在危险,应当将这种人从人群中驱逐出去,如果是僧侣抱有这种危险思想,则应当剥去他的僧衣,在额头打上印记,让他受人人的唾弃像野兽一样死在深山老林里,或者被终身囚禁在石室里,以免他继续传播他那有害的思想。
阿含这种极端的宗教思想迎合了人们对妖魔的恐惧心理,也引起了教派内部的争议。
反对者认为阿含的主张违反了先觉者提婆达多关于“为阻挠恶事与救助他人时才可以杀生”的圣训;而拥护者认为“在恶草蔓延之前就把它除根”没什么不好,最后双方争执不下,只好采取折中的方案:假如妖魔出现在人类面前,并有伤人的可能时,可以将其击杀;僧团定期对靠近人类活动区域的妖魔进行大规模的狩猎,对不靠近人类活动地区的妖魔可以不予追究。
但是,以上方案并没有得到很好的执行,特别是随着人类活动范围的扩大,提婆达多教的妖魔狩猎运动规模也越来越大,只要是出现在人前的妖魔一概是杀无赦――至少也要施加封印或者诅咒。
第五节・教派分裂
由于对经典的理解不同,每个宗教都会出现不同的派别,虽然在外人看来有时候只是个别词句的分别也值得信徒们争个脸红脖子粗,甚至刀兵相间,实在很可笑。
提婆达多教也不能免俗,从外界看来,提婆达多教内部共有六大教派,真不知当年苦口婆心告诫弟子们不可分裂僧团的提婆达多在天堂看了会作何感想。
六大派别中以拥护阿含思想的阐提派最大,在提婆达多教中占据着绝对多数的统治地位,在它内部又分为四个小派别:正统经义派、苦行派、安隐派和祭祀派。
正统经义派:主张提婆达多和三代圣门弟子著作的正统性和神圣性,反对一切形式的教义改革和新的解释。
苦行派:坚持提婆达多苦行论的观点,要求遵守一切戒律,坚持苦行,甚至到了残害身体的地步。
安隐派:为纠正苦行派的偏激行为而产生的派别,主张一切均不过分,苦行、享受皆须有节制的中间论调。
祭祀派:在提婆达多教外传后产生。在盛行拜物和万物有灵的萨满等原始信仰地区,为协调当地民风而被迫吸收巫祝萨满信仰的内容,以功利性质的祈祷祭祀、带有拜物性质的动植物崇拜和大量祈福禳灾的仪式为特征,与其说它是提婆达多教的支脉,不如说是改良了的萨满教派比较恰当。
和阐提派相对、被斥为邪魔外道的是被蔑称为“堕印派”的主张提婆达多原始教义“善恶依靠个体的选择,并不因为是妖魔就必然为恶”的“印记派”,他们自称为“圣印派”,将阐提派打在他们额头上的“堕印”看成是一种荣耀――然而这些高尚的人却只占了极少部分,还要忍受世人的不认同和阐提派的迫害。当然,他们也受到了善良的妖魔与一些东方法术学派的帮助。
附录:提婆达多教三代圣门弟子传承
提婆达多在世时弟子很多,其中最优秀的8位弟子被视为提婆达多教法的传人。
他们在提婆达多升天后,以号称“广闻贤人”的阿私陀为首,将提婆达多教最重要的经典六智慧书整理完成,他们也就是第一代领导僧团的圣门弟子。6位第二代圣门弟子是第一代圣门弟子从僧团中考察选拔产生的――以阿含为首的第二代圣门弟子完成了确立提婆达多教“五说”的工作,并隐隐形成了日后最大的教内宗派――阐提派
第三代6位圣门弟子以伽耶那提为领袖,创制了提婆达多教的“四律”,阐提派日益得势。
伽耶那提死后,苦行派、正统经义派、印记派先后产生,“正统”的标准已经模糊不清,此后标志获得提婆达多正统教法的“圣门弟子”一词不再出现在提婆达多教的教派历史中。
第六节・内外关系
提婆达多教在对待僧侣和教众时是严格按照教义来办理,虽然对违反圣训的信徒没有处以私刑的权力,但是却有以下处理办法:
对违反公认的道德伦常的教徒,如乱伦、通奸、强暴……等等,采取当众剥光衣服示众,并强制穿戴有“不可碰触”的印记的衣服,直到罪孽赎清为止。
对作出亵渎教义和圣人等行为的信徒,必须向忏悔师忏悔或求得当地至少是僧院长一级的僧正的赦免。
(向忏悔师忏悔的方式是一边朗诵六智慧书,一边请忏悔师鞭笞杖责,或自己动手,请忏悔师记数――每种罪行都有一定的笞责数目,一般自笞的数目少于请人笞责的数目。但是必须次次见血,所以担任忏悔师的僧侣也同时精通医学和治疗术,以免忏悔者暴死。)
对刑事犯罪的信徒,一般是交当地政府处理,但是也会在信徒集会时予以警告和开导。
对同情妖魔以及“堕印派”成员的信徒则相当严厉,轻则严重警告,重则有被烧上“堕印”的危险。
当然,提婆达多教也有真正堕落的僧侣――依靠行使黑色的邪恶法术与诅咒来牟取私利,拒绝奉行六智慧书的神圣诫命,肆意杀生、饮酒、纵欲……这种无恶不作的僧侣被形象地称为破戒僧,是和“堕印派”同样被认定为有颠覆神圣教派嫌疑的危险分子
(圣印派:被当成这种人渣的同类还真让人不舒服!)
对外,摄魂师和毒咒师都是提婆达多教厌恶的对象――特别是对干着和挖人家祖坟没两样的摄取亡灵工作的摄魂师更是交恶已久。
对于其他信仰,提婆达多教承认它们的存在,也承认他们信奉的神祗,但是提婆达多教也同时宣称其他信仰中尊奉的神祗都是低于梵噶的存在,是依托于梵噶所存在的――用一个不恰当的比喻来说,假如世界是一间公寓,那么诸神就是房客,梵噶就是房东
而具体说来,就是:提婆达多教把诸神视为从梵噶的力量中(达努和阿提底之中)产生的,只和其中一方同属性的存在,和阿底多、底提不同,诸神不是阿提底与达努之子,而是和诸善之母与诸恶之母同源的存在,同样属于梵噶灵魂直接的衍生物,因此拥有和梵噶近似、却远远低于梵噶(即善、恶之母)的神性。因此,崇拜其他神祗在提婆达多教看来不是罪恶。
第七节・服饰法术
提婆达多教僧侣的服装是以白色为基色的窄袖无扣对襟长袍,类似现实世界中近代的印度传统服饰和伊斯兰教神职人员的装束。
僧侣专用帽是一种叫“偈巾”的白布帽,帽身为圆形或多角形,无帽舌,帽后垂有遮盖后脑的布巾――大致与太平天国成员所戴的那种帽子类似。僧侣的法杖一般用
2003-08-15 06:34 #20654汗!终于看完了,眼花花。嗯,觉得好。
提婆达多教主张有天堂存在,天堂是个啥样子呢?2003-08-15 09:43 #20655看晕了,没办法挑毛病了
2003-08-17 20:19 #20656@crow wrote:
仙道,你把后来的解释整合到设定中吧
我觉得差不多可以了,ms确认一下看能不能收主页了
crow审核就够了,不用我再确认了。
另外,仙道士能否自行排版一下,每两行间空一行,不然看着好累。2003-08-18 08:13 #20657啊哈哈,对看花眼的各位表示深切的同情~
排版完毕,等待收入主页!(本来还担心会有朋友反对呢~)2003-08-18 11:22 #20658好东西自然不会反对 活活
2003-09-27 10:33 #20659和佛教的提婆达多同名呀。
2003-09-29 15:22 #20660@熊熊 wrote:
和佛教的提婆达多同名呀。
是的,用的是那位犯五逆罪仁兄的名字――如果直接用和尚佛教之类称呼,佛教界会说我们在诋毁圣教
不过阁下很难得的,除了佛教徒,很少有人知道提婆达多这个人物
2003-09-30 13:10 #20661我对佛学很喜欢,因为自己致命缺点太多,所以想求取一点智慧,朋友你和佛学也很有缘。看了你的文章我觉得很高兴因为有个博学好学的朋友,也很嫉妒,你一定比我小,竟然知道那么多我不知道的事情,所以嫉妒。人真的很复杂。
-
作者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