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的武士

天人论坛 站务建设与休闲 休闲交流 最后的武士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 作者
    帖子
  • #1917
    头像
    参与者

      没事看了这部电影,感触颇多。

      1886――1887年的日本,明治维新9、10年,武士阶层特权彻底的被剥夺,曾经站在维新一边的下层武士们也不例外(他们可是维新成功的功臣),所以不满的武士们的暴动叛乱时时发生,故事就发生在那个动荡的年代。而电影中胜元的“最后的武士”与当时打着“新政厚德”旗号的武士叛军何其相象――但千万别以为这是历史,故事只是借用了当时“西南之役”的背景而已。

      虽然美国佬老喜欢自说自话的瞎编别人的历史,可我不想去说更深层次的东西――至于历史的是与非也并非电影所要表现的主题,如果仅仅当一个故事来看,我觉得倒是挺震撼人心的。

      不过可不是小资的风花雪月,或者理论家们的对现实批判,也非是人性的深度思考,我只看到一种叫悲壮的玩意。

      没错,长矛大刀去对抗大炮火枪,勇气胆量去抗衡科技文明,除了产生一种叫悲壮的玩意,还能产生什么呢?是愚昧是无知是愚蠢是浪费?不,电影努力的在告诉我们不是这样,是精神,是理念是人类自我的升华,是一种努力重新寻求自我价值的惨痛历程。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价值――不管他是不是多不符合时代的发展,对于那个时代武士们来说,他们的价值再与太过辉煌的过去和对新时代的贡献,但无奈的是社会进步到那个地步,武士阶层这个封建产物不可避免的成了阻碍社会进步的绊脚石,所以只能被时代无情的抛弃了。曾经光荣与高傲的他们,自然无法一下子接受那种事实――他们努力定位在那个飞速变化的时代的自身地位,却无奈的发现他们其实已经不再重要了,他们象个无家可归的孩子,除了倔强的与社会、时代做无谓的抗争,什么也都没有了……是不是很可怜?

      但他们并非真的一无所有了,是尊严么?没错,还有高于生命的尊严,活着的尊严、身份的尊严,即使看不到希望,也要用手中刀来捍卫心中那份道,死去就死去吧,也不能背叛自己……结果就有了最后的谈判决裂,最后的那场残酷的大战。

      我晕,我在宣扬武士道么?不是不是,我只是写了点感慨而已,只是感慨,对这一个故事而已,事实上我觉得武士与骑士倒很象,都是被时代无情的抛弃,不同的是武士更极端点,还想用自己的方式去重新获得认可,结果是摔的灰飞烟灭,而骑士的消亡则更温和点。也许西方人认为的武士道恐怕与我们认为的武士道有些不同,我怎么看都觉得有股浓厚的骑士味道,道义、价值、勇气等等等等……也许我太喜欢联想,哈哈,也许说的不对,算胡诌吧。

      好了,以上并非我关注这部电影的重点。我感兴趣的最后的那场大战中冷兵器与热兵器之间的较量。只不过今天时间不允许,我很想写点心得体会,还是有机会再写吧。感兴趣的朋友们可别错过了――――当然追星少女们看阿汤哥,热血男生们看悲壮惨烈的战争场面啦,哈哈。

      PS:那些战争场面拍的真不错,很精彩很动人很壮丽――――当然比起魔戒来场面上是差远了,不过嘛别有味道,不容错过。

      #22824
      头像基路柏
      参与者

        为了荣誉而拼命,典型的理想中的骑士风范。虽然偶真的不相信武士完全为荣誉豁命(更多应该是为本阶层的利益),不过毕竟电影是好莱坞拍的吗,要的就是可歌可泣的塑造英雄。

        说到电影拍得还可以,战争场面最吸引人。尤其是武士们在幽暗的树林里袭击王军的时候,满酷的。
        最不喜欢机枪扫射那段,导演想体现出武士的悲壮,但是我怎么看都没看出来。
        另外,我发现那帮武士射箭比开枪还快,汗。

        #22825
        头像
        参与者

          恩,以上评论只针对这部电影而言,不涉及史实,毕竟是西方人拍的。

          同感,最后的机枪与政府军为武士们脱帽下跪是鸡肋,如果将此与《众神与将军》来比的话,实在是拍的有点傻冒了。《众神》里南军中的爱尔兰人一边流着眼泪一边与北军的爱尔兰同乡战斗,那份感染力真是没的说。

          事实上的西南战役,武士叛军是装备枪械大炮的,只不过政府军的更精良先进,而且训练也好的多。

          #22826
          头像x.x
          参与者

            嘿嘿
            上次在别地和人家聊过点这片,选点贴子po上来。(别人其实禁止随便转载,我这也算编辑过了,不能算偷吧)


            newavatar
            会员

            注册日期: Jun 2002
            发帖数量: 1009
            精华数量: 0
            明治天皇的英文除了关于“武士传统”的说教外(估计这类”中心思想”一定要让老美听懂),基本上是对Tom Cruise说的。而且其英文发音不准生硬晦涩,还是感觉挺真实的

            战争场面确实超过了以前的类似影片。一个简单的例子,其中真真正正 表现了骑兵如何冲撞和践踏 步兵。而以前只是在西方战争艺术之类的著作里看到过这类不太容易想象的描述。

            大约一个缺陷就是Tom Cruise没有跟其他武士一样die in honor, 而是有了个较圆满的结局,感觉这点不如Brave heart和Gladiator

            估计引进的可能性很低,其中日本武士视死如归连我这样有些仇日倾向的人都感到敬意

            电影前面的宣传片有Troy,看场面无论希腊步骑兵还是千艘战舰的气势,估计又是一步超越以往的古代战争电影。

            最后有一点猜想,Tom Cruise最后穿着第七骑兵团的军服向明治奉上武士刀是否说明经过日本武士道的洗礼,他开始改变看法认为卡斯特也是武士一般的英雄


            x.x
            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3
            发帖数量: 80
            精华数量: 0
            其实国内也不一定不会引进。毕竟以战国为背景,也是日本人思考人性的一种常见入眼点。
            就像黑泽明这样导演的片子,虽然有军国色彩,也完全是属于世界的作品。



            mars
            会员

            注册日期: Jun 2002
            发帖数量: 418
            精华数量: 5
            我刚刚看完了“枪版”的“最后的武士”,也许是片子的质量的问题,也许是我这个人在读史过程中看到的“血肉横飞”的场面太多,所以我对这个片子最后的战斗场面感到“so not impressive”,我且不说历史上西乡隆盛的军队是装备了大量的火器,而官军中也存在着大量前武士,并非如电影中暗示的那样主要由“农夫的儿子”组成的。已经叛乱武士和政府的分歧是否如电影中表现的那么简单,这毕竟是好莱坞的娱乐片。单以最后一战的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在我看来战场过於狭小,我的第一印象是难道这是个足球场?
            2。双方参战人数太少,数百?1000?
            3。作为一个比较欣赏正规战术的人来说,我不喜欢所谓“用计”,任何陷入电影中那个简单圈套的军官都不配做一个职业军人
            4。肉搏的场面状况则壮观,但我要问,队形在哪里?我只看得双方毫无任何秩序毫无任何配合的格斗,在我看来武艺高强的人打群架在本质上仍然是打群架,和正规作战无干。
            5。最后的骑兵冲锋,壮烈则壮烈,而我这个大杀风景的人确在想像在如此近距离中,人马被机枪子弹击中后会产生怎么样的景象。
            6。为什么把官兵描绘得那么弱,那么猥遂?相对於武士们,有那个官方的军人的形像“立”得起来吗?电影里的官兵们除了十分笨挫地使用先进武器以外还有什么用?为什么不把这场战斗描绘为两个壮士之间搏斗?记得日本电影“宫本武藏”吗?记得最后的宫本武藏和佐佐木小次郎的决斗?在佐佐木倒下后,宫本也曾下跪向他尊敬的对手表现敬意,这场面使得我感到凄美和悲壮,但如果那个下跪的换成了隔壁卖烧饼的阿二,我也许只能感到。。。滑稽,这不幸正是最后官军向战死武士下跪给我的感觉,他们配吗!
            这个电影给我的感受是在一个现代化都市的市中心有一个精心设计的公园,里面有假山,池塘和树木,是城里人领略乡村风景的好地方


            菲特烈
            版块版主

            注册日期: Aug 2002
            发帖数量: 476
            精华数量: 42
            其实导演Edward Zwick对其中武士作出一个类似“战国时代”设定可能是想凸现其象征意义。其中的这次叛乱也都是虚构的,所以大可不必在这点上深纠。TOM CRUISE教官的身份本身就是一个象征西方先进的符号,而其在印地安作战期间的所谓“英雄事迹”则成了其倒向侍道精神的内在缘由。

            和MARS一样,自己也对最后政府军下跪的安排,感觉有些莫名其妙。武士惜武士否?觉得有些弄巧成拙。也同意newavatar的说法,Tom Cruise应该战死才对,悲剧远好过结尾那种难得的圆满,不过这估计也是考虑到西方观众的接受问题。对了,还是建议MARS兄有机会去电影院欣赏一下这类的片子,不然实在可惜。


            newavatar
            会员

            注册日期: Jun 2002
            发帖数量: 1009
            精华数量: 0
            枪版正好我也有,效果一塌糊涂,远没有影院的震撼力,所以大家千万不要看

            本影片显然强调的是两种文化的对比,例如完全西方化的政府军和完全中世纪化的武士军,再如Tom Cruise 的思想转变。虽然对军队的描写并不符合事实,只是为了达到强烈对比的目的而已。而且据我所知,维新政府找教官找德国法国怎么也轮不到美国。

            最后一战,日本帝国陆军是数千, 武士这边是500。

            官军形象,老实说,我觉得都还是不错的。至少肉搏的时候能一度打的差不多,并不畏惧用刺刀对付太刀

            队形嘛,至少开战前还象模象样,就是打起来过程莫名其妙

            真实性恐怕电影永远也不可能真实,如今的战争电影已经进步了许多,这次又出现骑兵连人带马撞人的场面,拍摄难度又高一些,算是个新的进步吧


            KNIGHT4
            总版主

            注册日期: May 2002
            发帖数量: 665
            精华数量: 0
            说到骑兵冲撞步兵(《最后的武士》还没有看到,虽然枪版已经上市但还不想买,不知道具体影片是如何体现的),在《拿破仑》这部电视电影中,表现艾劳战役中缪拉的骑兵冲击俄罗斯步兵时也直观的表现了骑兵冲撞步兵的场面,虽然只是一带而过,不过印象中确实也是以前影片中没有看到过的。


            newavatar
            会员

            注册日期: Jun 2002
            发帖数量: 1009
            精华数量: 0
            可能有些战争电影我没看过,以前看到的通常都是骑兵与对方步兵/骑兵错身而过的时候使用矛或者刀剑砍或者刺。
            例如Gladiator开头的一段(提前几百年有马蹬的罗马骑兵果然不同凡响)。Brave heart里面英格兰骑兵倒是迎面撞上去,不过撞的是简易长矛 。苏格兰骑兵突击弓箭手也是错身的时候砍。
            在The last samurai里面,自然也有错身而过的时候砍,还有错身而过的时候把短矛刺入的瞬间同时松手(似乎这是没有马蹬的马其顿骑兵常用的,避免自己被反震下来,然而有人证实日本骑兵也喜欢这么用)。然而还有一些镜头是直接连人带马撞到对方步兵身上并将其撞到的,似乎一共出现过两次而已每次都只有一瞬间,估计因为太难拍。有意思的是,在枪版的模糊画面里面很难看出来这类身体接触


            x.x
            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3
            发帖数量: 80
            精华数量: 0
            明天下定决心去淘盘了,不过再想问一个主观性可能会较大的问题:
            关于人性的思考程度是否能和“武士导演“黑泽明相提并论?看他的影武者,感觉实在难忘。再去读七武士和罗生门,就算只看了剧本台词都觉得过瘾。


            菲特烈
            版块版主

            注册日期: Aug 2002
            发帖数量: 476
            精华数量: 42
            而在我看来黑泽明恰恰是一个很“西方”的导演,日本文化只是他的一个包装。《罗生门》倒不如直接去看芥川的小说原作。这也恐怕是其在欧美倍受推崇的原因。刚刚百年诞辰的小津安二郎导演或许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日本导演。


            .x
            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3
            发帖数量: 80
            精华数量: 0

            quote:


            最初由 菲特烈 发表
            而在我看来黑泽明恰恰是一个很“西方”的导演,日本文化只是他的一个包装。《罗生门》倒不如直接去看芥川的小说原作。这也恐怕是其在欧美倍受推崇的原因。刚刚百年诞辰的小津安二郎导演或许才能算是一个真正日本导演…


            en en,我确实没有说清楚。
            “武士导演“主要是指黑泽明出生武士世家,受武士文化影响较大,而又对其有较深的理解和表达力。当然也能浅显地说,他的作品都有和武士打点交道。

            不过对西方来说,欣赏黑泽明恐怕不是出于对武士文化和题材的好奇,而也是由于他的作品同时写出了更广泛的人性观。

            e 突然想起老张的英雄了…….


            x.x
            会员

            注册日期: Jul 2003
            发帖数量: 80
            精华数量: 0
            刚才看完了,趁印象深写点感受。

            总体来说就是好莱坞式风格,情节比较浅,人物性格矛盾也有限,不过也就是靠这种风格,导演比较能针对特定主题集中发挥。
            不过影片拍得确实很美,配乐经常和画面紧密配合,充满气势的战争场面加上本身就具备美感的日本刀术,至少满足了一定的娱乐需求。

            主题浅淡基本上属于公认,探讨的就是武士精神在时代面前的继承,在日本本土这种主题实在够多了,哪怕动画界的浪客剑心都比他写得深。深度上当然不能和黑泽明对武士道的细致思考相比,不过也没出什么大漏洞,无功无过大约是比较客观的评价了。

            这部片子把武士精神美的一面表达得很强烈了,却回避了硬币的另一面,对国内来说,这个问题必然会得到充分的重视,结局大家心里应该也清楚。

            不过从世界范围来说,对那些不是对武士道抱有特殊仇恨的地区如美国和欧洲来说,这部片子应该能得到充分的欢迎了。有点像勇敢的心给英国人看会被贬死,给苏格兰


            爱尔兰作家看也得不到多少重视,但是更多的人会欢迎,这部片子给中国人看可能会反感,给日本人看会觉得不过尔尔,给世界观众看倒是合适的。

            下面揪点细节问题出来:
            政府军的战斗力实在糟糕呵,而且连基本战术都没学好。刺刀这种东西连瑞士人的长枪都淘汰了,居然还屡屡被保守派的骑兵冲散?很简单的常识是,把刀对准马,马就会受惊吓而不敢往上撞了,因此只要政府军步兵能稳住阵脚,对方骑兵实在就是送死而已。主角他们用落后了200年的骑兵战术能打到这个程度,也实在够同一时代的军事家汗颜了。(不过配上音乐,这一段也确实看得很过瘾哈)

            保守派用的弓箭够猛的了,我越看越觉得根本就是英格兰的长弓么?人家长1.8-2.3,片子里起码也有1.5以上,政府军进攻的时候,明显双方的射程几乎对等,又看不出地势差别有多大,当中有多少水分,也只能将就着看了。(而且我记得日本人的盔甲技术不错,弓箭发展却够烂,那种射成刺猬还活蹦乱跳的都很真实)

            结局也确实

            #22827
            头像
            参与者

              MARS?高手耶!这是战争的艺术网站吧?非常棒的一个二战网站,不过很久没去了。

              武士们用埋伏加奇袭的战术成功的克制了新式武器,在如此短距离里冲击,实在让政府军很难反应过来,这也得宜于阿汤哥本身就是个美国军官,再明白不过武士们的对手的优缺点了,克敌之长,避己之短,战术应用的非常成功。否则武士们一上来就勇猛冲击,恐怕没几个还能活下来(武田家的骑兵都被信长的火绳枪打的几乎全军覆没,何况射速更快威力更大的后膛枪!)。而相反的政府军有些骄兵的味道,完全没把那些老古董放在眼里,自以为手持新式武器就能横扫一切,所以中计完全是合情合理的。于是再看MARS的这句――“任何陷入电影中那个简单圈套的军官都不配做一个职业军人”,请问这个圈套简单么?你当职业军人各个都该是诸葛亮啊才行啊!

              至于队型问题,实际上政府军用的是纵队前进,临阵快速转成横队,几轮射击后刺刀冲锋――典型的拿破伦时代的战术风格。政府军用的是后膛枪,照理这个时期步兵战术也有了点变化,比如对队型的要求不如以往那么严格,在战场上运用着大量的散兵战术。后膛枪还有一个好处是可以使得士兵卧倒射击,因此单兵作战能力更得到了进一步加强,也就是说大量的散兵此时完全可以战胜以往的线式队型,而且对骑兵更具威胁。

              影片中政府军的战术也可以说是符合史实的,因为那时尽管散兵战术已经被大量应用(比如普法战争),但欧洲列强军队的作战条令与训练还是以密集的线式战术为基础编制的,所以也不难理解为什么装备了如此精良的武器,政府军看上去和用滑膛枪时代一样――但也不尽相同,明显士兵们有了自信,敢于用在队型被打乱后就地反击,以散兵形式继续作战,而不是象以往那样一哄而散。

              有点要说明,在古代战争中一旦双方交战,是很难说有什么队型可言的,混乱是一定的。所谓正规作战,并不是指队型的保持的好,而是指战线,一个大局概念,既各部队投入战场的时间和与敌交战的地点,队型是为了在战斗前取得先机的优势,或者大概的规定了战斗发生的进程与规格,但对于交战的双方,那时除了尽力杀掉身边的敌人,恐怕没人会去找自己原先的站位。特别是进攻的一方,他们的任务甚至可能不是打败敌人,而是制造敌人阵型的混乱,给后续部队创造条件。

              很显然武士们是这样应用的,当武士们与敌短兵相接之后,双方绞在一起,骑兵冲击混乱的政府军,效果奇佳(至于骑兵打击混乱的敌军阵线的效果,不用多说了吧,无数战例可以证明)。于是我可以,这就是一个典型的步兵正面接战,骑兵侧翼掩杀的战术配合。

              大家看到武士们成功的把战斗引到自己熟悉的作战方法上去时候(既与敌人白刃战),都会以为武士们会胜利了,可结果电影没给我们那种政府军被爽快的砍杀的场面,而是面无惧色的政府军挺着刺刀与武士们针锋相对的格斗起来,而且其战力之高令人惊讶,政府军们死了个七七八八,阿汤哥也是心有余悸的说代价太大了,这点很值得回味,耍大刀的武士再厉害,但面对的如果是群经过严格训练的士兵,也是讨不得半分好处的。进步与落后,可见一斑。不过我印象中日本的步军操典上是明文规定白刃战是不许开枪的,但电影中打冷枪的镜头屡见不鲜,哈,西方人拍的嘛,可以理解、可以理解。

              最后剩余的武士们骑马冲击,很简单的冲过了那条后膛枪的防线。可能大家会以为这是电影的需要,为了表现武士们的英勇和气势。不知道大家看过一部反映一战中澳大利亚轻骑兵团的电影没(叫什么《荒野雄师》大概是这个名字,忘记了,汗),那里面轻骑兵们以散开队型向拥有机枪、大炮、步枪,躲在战壕里的敌军冲锋,以伤亡三十六人的代价就冲破了防线,取得了胜利(奇迹啊!但是事实),可见骑兵的快速冲击力不可小瞧。

              #22828
              头像h__l
              参与者

                是《铁骑雄师》,偶看过,澳大利亚第一骑兵师冲击土耳其人的防线,对方用机枪加堑壕还是失败。其实我觉得在一战期间,在冲锋时,机枪对步兵和骑兵的威胁程度是差不多的,但骑兵的速度和过壕能力可能强于步兵。

                虽然没有看《最后的武士》,但我觉得官军在白刃战中的表现还是可以理解的,武士道嘛,在官军中应该还是得以保存的,官军士兵不过是以现代武器和训练武装起来的武士。

                #22829
                头像x.x
                参与者

                  老汤心有余悸,是配合了几个画面特写:
                  政府军近距离射击,再勇猛的武士也立刻应声而倒。

                  在这几个反复的慢镜头+背景悲壮音乐的强调中,他会意识到,武士的勇猛,毕竟不能放大到抗拒时代发展的程度(同时导演也是在让观众体会这种感觉)

                  所以他会在承认损失惨重的前提下坚持要求进行最后冲击。因为他清楚,如果再被敌人休整过来,就再也不是武士们能战胜的对手了。

                  这里特别突出的,不是政府军有多勇猛,而是时代的不可抗拒感。里面写政府军的镜头很多都是冷枪,其实到了这种战斗场合下,开枪根本就是最基础的自卫反应而不是训练有素的表现,这样大家就有感觉了:虽然这时的政府军训练度已经远远超过了老汤那时(hehe,果然是不合格教官),但是最后对战斗起主导作用的,还是他们那先进有利的装备。

                  至于最后那道防线冲破,其实已经是伟大的yy了。完全是平原上的正面冲锋,不说火力可以轻松发挥。就算到了最后,只要政府军有点常识,就可以用刺刀仿照出500年前英格兰骑兵撞苏格兰长矛的效果(那片子胡扯的东西不少,不过这个战术倒是有真实基础的)

                  楼上的楼上,中间有一段是ctrl cv来的吧,嘿嘿,看了有点眼熟

                  由于家里持续不能访问trzj。只能每星期来一次,残念。


                  hehe

                  #22830
                  头像
                  参与者

                    哪一段?其实这些是看《西方战争艺术》看来的,自己组织语言,但写的意思并不完全对,要是拷来的,实在是冤枉啊。

                    #22831
                    头像x.x
                    参与者

                      有点要说明,在古代战争中一旦双方交战,是很难说有什么队型可言的,混乱是一定的。所谓正规作战,并不是指队型的保持的好,而是指战线,一个大局概念,既各部队投入战场的时间和与敌交战的地点,队型是为了在战斗前取得先机的优势,或者大概的规定了战斗发生的进程与规格,但对于交战的双方,那时除了尽力杀掉身边的敌人,恐怕没人会去找自己原先的站位。特别是进攻的一方,他们的任务甚至可能不是打败敌人,而是制造敌人阵型的混乱,给后续部队创造条件。


                      once again i can only use the computers in school’s lab to view trzj.org.
                      and even without any chinese input.

                      what a shame

                    正在查看 9 个帖子:1-9 (共 9 个帖子)
                    • 哎呀,回复话题必需登录。
                    滚动至顶部